行政院今日通過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,為了加強國人的英語溝通能力,行政院長賴清德責成教育部,在3個月內完成《國民教育法》、《高級中等教育法》和《私立學校法》,作為縣市政府設置雙語學校的法源依據,未來台灣的英語教學可望逐步從目前的小學三年級,繼續往下延伸到小一或幼兒園階段。
教育部次長范巽綠表示,目前106年學年度,國小有 1 萬 3176 名 老師具備英語專長能力,比率約為96.25%,搭配18所師培大學從今年啟動「全英語授課教育學程」,預計未來4年,每年培養2000名全英語教育師資,台灣的英語教育可望逐步從目前的小學三年級,繼續向下紮根到小一與幼兒園。
赴美國生產搭飛機注意事項:哪些懷孕媽咪乘坐飛機比較有風險?
若媽咪您屬於以下這兩類孕婦,在搭乘飛機之前,最好先諮詢過醫師。
一、曾有自然流產、早產、宮頸閉鎖不全、下肢靜脈栓塞等病史;出現先兆流產、先兆早產、子宮外孕、子宮先天異常或胎盤位置異常、嚴重的早孕反應、多胎;有內科疾病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嚴重貧血、氣喘、癲癇、靜脈炎、暈動症等。美國月子
二、透過輔助生育技術(如:人工受精、試管嬰兒)受孕的孕婦,因受孕得來不易、太珍貴。
知識補充,懷孕媽咪坐飛機的最佳乘坐時間:懷孕中期(4~6個月)的媽咪,屬於相對穩定時期,懷孕媽咪的精神狀態此時也比較好。在這個階段,孕吐的現象已經過去,流產的風險也低。懷孕媽咪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,可以和其他旅客一樣乘飛機旅行。美國月子中心懷孕早期(頭3個月),是早孕反應(如噁心、嘔吐、食欲不振等)最重的時期,也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。
胎兒的生長發育還不穩定,容易發生流產;到了孕晚期(後3個月),旅途中的意外有可能誘發子宮收縮、早產、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併發症。懷孕媽咪在飛機上長時間不活動,加上增大的子宮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回流,易導致血栓形成。 如果在孕早期有先兆流產情況,懷孕後期又合併高血壓、蛋白尿、水腫、糖尿病等,乘飛機出行更易增加危險性。
懷孕媽咪在飛機上不慎摔倒或碰撞,也會增加母體或胎兒發生意外的可能。
范巽綠指出,教育部目前正在研議108學年度國中小學9年國教課綱,為了達到2030年雙語國家的目標,教育部將啟動「雙語教育活化」目標。現行課綱已經規定,國小三年級實施每周1堂課的英語教育,但雙北等8個縣市,因為英語師資充沛,早將英語教育提前到小二、小一實施。
美國生產范巽綠強調,台灣推動雙語國家化的進程,其實已領先鄰國日本,日本目前的英語教育僅實施到小學五年級。